如何不寵壞孩子?

FT專欄作家錢眼太太:你是否培育出了一個機會均等的家庭?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我的三個孩子似乎都不願「染指」家務。

「成本中心一號」現在不怎麼讓我費心,因爲他正在澳洲過他的「空檔年」(gap year)。他目前在墨爾本,在澳洲人叫做賣酒商店(bottle shop)、我們英國人叫做無牌照賣酒商店(off-licence)的地方工作。我不確定他在那裏能學到什麼,但他很可能接觸到的是一個講究平等的家庭。那家店的老闆娘是一位著名的業務發展顧問,爲澳洲許多頂級律師事務所和會計事務所提供諮詢。她剛剛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叫做《拓展你的專業實踐》(Growing Your Professional Practice)。我可以肯定,她家裏每個人都會使用家用電器。

到處都能看到身處高位的澳洲女性。譬如,我的「航空公司女友」就是澳洲人,負責中東某大型航空公司的所有培訓工作,這家公司的乘務員來自100多個國家。這是一項大工作,尤其是當你想到這家航空公司有1萬名乘務員的時候。

如今,在英國工作的澳洲女性非常多,甚至還有一項專門頒給其中最傑出人物的年度獎項。但我喫驚地發現,她們不是唯一能夠得獎的外國人。前一陣子,我被邀請爲「年度法蘭西人」頒獎,老天爺!該獎項「表彰在英國生活和工作的最有才華的法國人」。我沒去。(我不是反對所有法國事物,事實上我有一雙法國款的惠靈頓長統靴,但我事先有一個約會。)我確實掃了一眼候選人名單,但不能確定其中許多人是否真的能算作法國人,因爲他們在英國已經生活和工作了很久。比如小邁克爾•魯(Michel Roux Jnr)?尼柯爾•法裏(Nicole Farhi)?

您已閱讀52%(644字),剩餘48%(5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