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G20

解析G20空言

FT專欄作家拉赫曼:上次G20峯會公報宣稱將抵制保護主義,但事實上籤署該公報的國家中,已有17個國家採取了保護主義措施。爲什麼全球領導人要發佈這些聲明,卻又無法遵守呢?

全球最傑出的外交家將花費數週時間,反覆起草將在下週倫敦20國集團(G20)峯會結束時發佈的公報。但他們又何必如此麻煩?

要理解此舉的空洞,你只需回顧一下去年11月在華盛頓召開的G20首次峯會公報。與會領導人莊嚴宣告:「我們強調,抵制保護主義至關重要……我們將避免對投資或商品和服務貿易設置新的壁壘。」爲強調自己的決心,他們「指示」各自的貿易部長,務必在2008年底前完成杜哈回哈貿易談判。

此後情況如何?自然,多哈回合談判尚未完成——甚至沒有即將完成的跡象。事實上,世界銀行(World Bank)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G20華盛頓宣言上簽字的國家中,已有17個國家其後採取了保護主義措施。

您已閱讀16%(295字),剩餘84%(15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