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採購團買不到

FT中文網經濟事務評論員吳錚:中國採購團在倫敦只簽下20億美元訂單,不到在德國採購額的五分之一,也不及英國去年對華貿易赤字的七分之一,但英國市場上也有中國採購團買不到的。

上週五(2月27日),倫敦天氣難得的好。中國商務部長和英國商務大臣不約而同地在致辭中以明媚陽光作引子,爲兩國的貿易洽談烘托氣氛。當天,到訪倫敦的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簽下了總額約20億美元的採購合同和合作意向。

2月初,中國總理溫家寶訪英時,倫敦還是大雪紛飛。2月底,中國官方組織的採購團即迅速成行,履行中國擴大進口,減少對外貿易順差的諾言。這的確給深陷經濟危機英國帶來一縷陽光,然而英國依然不暖和:20億美元的採購額,不論同中國對英國2008年超過15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相比,還是同採購團幾天前德國簽下的逾100億美元的訂單比,在貿易失衡這個難題面前,都顯得力不從心。

爲了緩解貿易保護主義壓力,中國近期的一系列外交活動引人注目: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等領導人先後出訪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歐洲,並將經濟合作爲中心議題。此次由140多名中國企業高階主管參加的歐洲採購團,簽署的採購協議總額達150億美元。

您已閱讀27%(398字),剩餘73%(11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