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買美國貨不理智

在美國經濟刺激法案中,「只買美國貨」的政治用意很清楚:美國納稅人的錢應用於創造本國就業。但研究顯示,這項措施可能導致美國損失更多的就業機會。

但鑑於這些措施瞄準的是陷入困境的美國鋼鐵行業,該行業使用的資金規模大於勞動力,因此這些措施最終造成的失業數量可能會超過其挽救的就業數量。

知名的美國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的加里•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和傑弗裏•史考特(Jeffrey Schott)表示,關注於鋼鐵供應的衆議院版本的法案,只能挽救1000個美國就業崗位。

「就業效應很小,因爲鋼鐵行業的資金密集性非常強,」赫夫鮑爾和史考特表示。「在龐大的美國經濟中,勞動力約有1.4億,1000個或更少的就業崗位是個非常小的數字。」美國政府表示,該法案計劃創造至少300萬個就業崗位。

您已閱讀25%(297字),剩餘75%(9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