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民間組織的常年推動下,西方各國政府均已採取各種約束菸草的措施,並取得顯著進展。以美國爲例,自1960年有官方統計數字以來,在多方努力之下,吸菸人口首度在2007年降到總人口的20%以下(即便如此,這與該國公共機構的預期目標仍有距離)。最近剛剛閉幕的顯示國際控煙協調努力(Concerted Effort)的南非控煙大會,更是把中國的菸草專賣制度與公共衛生政策之間的內在衝突暴露得淋漓盡致。
在南非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第三次締約方會議通過了約束菸草的三條實施準則:一,在制定和實施菸草控制方面的公共衛生政策時,應防止其受菸草業的商業和其他既得利益的影響;二,「盛裝菸草製品的各個包裝,均應標有說明吸菸危害的健康警示」,警示應該大而明確、清晰、醒目,宜佔主要可見區域的30%至50%;三,廣泛禁止所有的菸草廣告、促銷和贊助。
中國作爲締約方,也由衛生部領頭組團參加了本次會議。經過反覆掙扎,中國也同意了這三條準則。中間有一個插曲,11月19日,在審議第二條準則時,絕大多數國家都贊成不作修改地通過,但有中國代表發言稱使用腐爛的肺等圖片警示有困難,因爲中國煙盒上的名山大川是歷史文化的積澱,如果放上難看的圖片是「對廣大公衆的汙辱和不尊重」,因此「儘管從法律上、健康上中國不反對,但從民族感情和文化基礎上有保留意見」。毫不奇怪,發言收穫一片噓聲。當日,中國被與會的全球民間組織代表授予「髒菸灰缸」獎,獲獎理由是「寧要漂亮煙盒,不要公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