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境外金融投資「踩剎車」

在中國金融企業去年的一系列投資遭遇鉅額虧損之後,中國政府正在變得謹慎起來。官員希望避免讓外界形成這種觀念:中國已經成爲西方金融機構的一個「傻錢」來源。

今年年初,對於那些渴望得到資金以度過全球信貸危機難關的西方金融機構來說,中國投資者列在它們拯救者名單的首位。

去年,一連串備受矚目的海外收購似乎預示著中國金融機構將登上世界舞臺。然而在此之後,中國政府已經變得謹慎起來。今年,中國政府尚未批准金融部門任何大型的境外投資。

8月31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DB,簡稱:國開行)放棄了以100億美元向保險公司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收購德國德勒斯登銀行(Dresdner Bank)的計劃。由於中國政府拒絕及時批准該項交易,德勒斯登銀行轉而接受了其德國競爭對手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的競購。

您已閱讀17%(276字),剩餘83%(13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