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機器比風險投資家聰明嗎?

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尚未放棄人的經驗,但少數先行者即將全力投入量化交易。

對於任何誠實的投資者來說,最棘手的挑戰之一,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成功究竟是源於運氣,還是源於智慧。他們的成功交易策略,是不是就像連續五次拋硬幣都正面朝上一樣純屬偶然?還是說,這是卓越洞察力或執行力的結果?受人性(以及收費結構)的影響,大多數投資者更願意相信後者。事實上,這兩者往往難以分辨。

爲了提升智慧因素、降低運氣成分,許多投資者紛紛轉向科技。尤其是在公開市場,量化交易員長期以來一直利用數學計算和機器學習系統,發掘市場數據中的重要相關性,糾正人爲偏見,並以極快的速度執行交易。

在倍漾量化(Baiont),這一趨勢表現得尤爲極端。這家中國量化基金專門招聘擁有頂尖電腦科學專長、但毫無金融經驗的「極客和天才」。倍漾量化表示,正如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被訓練來補全句子的下一個詞一樣,它們也可以預測極短期的價格波動。「我們把這完全視爲一個純粹的人工智慧任務,」倍漾量化創辦人馮霽(Feng Ji)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

您已閱讀23%(420字),剩餘77%(14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