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生成式AI對出版業是機遇還是挑戰?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有開發人員在未經作者同意的情況下使用盜版的版權書籍訓練大型語言模型。

自從帕米•奧爾森(Parmy Olson)憑藉描述科技公司爭奪人工智慧控制權的《霸主》(Supremacy)一書獲得去年的英國《金融時報》和施羅德年度商業圖書獎以來,她開始在自己的研究中更頻繁地使用大型語言模型。「(它們)可以成爲一個有用的工具,用於碰撞思想、(探索)角度以及獲得歷史參考以進行比較。」她說。

隨著2025年商業圖書獎拉開序幕,圍繞生成式人工智慧對作者是威脅還是機遇的爭論正在席捲整個行業。

作家專業組織美國作家協會(The Authors Guild)的倡導和政策主管Umair Kazi表示:「我們強烈地意識到,這些技術的使用可能會稀釋人類創作作品的市場。但與此同時,它們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您已閱讀13%(305字),剩餘87%(20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