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電動汽車

FT社評:美國汽車關稅助力中國電動汽車一路領先

美國的關稅可能會使西方汽車製造商進一步落後於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就在中國推出更實惠的產品和更先進的電動汽車技術時,它們的售價卻在被不斷推高。

對於大型汽車製造商來說,這是一段艱難的時期——但對中國車企來說不是。唐納•川普總統計劃對進口汽車和關鍵汽車零組件加徵25%的關稅,目的是迫使製造商將生產遷往美國,創造就業機會。歐洲和亞洲汽車製造商的股價下跌,但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股價也在下跌,因爲它們的成本將上升。然而,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中國比亞迪的股價卻在週四上漲。美國的關稅可能會使西方汽車製造商進一步落後於比亞迪以及其他中國車企,就在中國推出更實惠的產品和更先進的電動汽車技術時,它們的售價卻在被不斷推高。

一些分析師將全球汽車行業的就在這些關稅不久之前,全球汽車行業剛經歷過一段被一些分析師所謂的「DeepSeek時刻」,即中國近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上週,比亞迪發佈了一款超快充電動系統,宣稱可在五分鐘內補充約470公里續航里程。該系統能讓駕駛者像給汽油車加油一樣輕鬆地爲電動汽車充電,有望消除消費者轉向電動出行的一大關鍵障礙。幾周前,比亞迪還公佈了另一項技術飛躍:「天神之眼」自動駕駛系統,比亞迪計劃在全系車型中免費搭載這項先進技術。

電網容量可能會限制比亞迪在全中國建立4000個快速充電站的計劃,而政治和現實障礙也會阻礙其在其他大市場建立此類網路的雄心。假以時日,外國競爭對手或許能夠複製比亞迪的充電成就。然而,比亞迪的實力表明,電動汽車創新的焦點現在在中國。中國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建立了強大的製造業基礎,並催化了購買模式的顯著轉變。預計到2025年,純電池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的銷量將超過內燃機汽車,領先西方競爭對手數年。

您已閱讀52%(653字),剩餘48%(6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