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去成長”(degrowth)的支持者宣稱,如果沒有徹底的經濟變革和國內生產毛額(GDP)下降,生態崩潰將會迫在眉睫。然而,反對者則將其視爲毫無根據的技術悲觀主義,充斥著模糊的語言和站不住腳或含糊不清的政策。最近的一些評論對這一新興研究領域進行了評估。他們發現了哪些缺陷?
巴黎高等商學院的伊萬•薩文和巴塞隆納自治大學(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的耶羅恩•範登貝兒赫的一項研究爲批評者提供了彈藥,他們分析了561項標題中包含「去成長」或「後成長」的研究。他們抱怨「去成長」的定義過多,並挑釁性地聲稱研究人員通過使用這個術語來包裝回收等工作,正在「殖民」不同的領域。
他們還抱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不夠嚴謹,計算出他們研究的論文中只有略多於5%進行了定量數據分析,他們稱這種分析常常是「膚淺和不完整的」。另外4%進行了定性數據分析,其中一些分析並不可靠。他們舉了一些例子,包括對14位加拿大環境社運人士的訪談進行的分析,旨在闡明「英語世界對去成長論的接受程度有限」。
您已閱讀26%(452字),剩餘74%(12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