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康德與和平的理由

在他誕辰三個世紀之際,這位普魯士哲學家關於理性、清醒的和平主義的論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

在另一個可能的世界裏,也許比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更容易預測,我不會每天早上急匆匆地檢視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最新訊息,而是會定期監測加里寧格勒的天氣預報。我會熱切地期待著計劃已久的加里寧格勒之行,參加我最喜歡的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的生日派對,顯然,他也是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最喜歡的哲學家之一。飛往莫斯科的航班和國內轉機已經訂好,我將浪漫地、不加思索地、有點不恰當地爲我的康德之行做著白日夢。(加里寧格勒原名柯尼斯堡,是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俄羅斯飛地,這裏曾是普魯士王國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此地區由蘇聯接管,並在1946年更名爲加里寧格勒。這個城市在歷史上以其哲學和文化遺產而聞名,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大部分生活和工作都在這裏進行。)

我是否應該模仿康德在當時的普魯士城市中傳奇般的下午漫步,就像康斯伯格的居民據傳所做的那樣,將我的手錶調整到與它一致的時間?我是否應該直接前往市中心,尋找那著名的「柯尼斯堡七橋」,這是由萊昂哈德•歐拉分析的數學問題,爲圖論奠定了基礎?我是否應該在普雷戈利亞(曾經的普雷格爾)河岸停下來自拍?或者我應該嘗試參觀14世紀的哥特式大教堂?

也許以後會有機會。對我來說,加里寧格勒最重要的地方無疑是康德那座樸素的墓地。

您已閱讀11%(553字),剩餘89%(46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