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私人信貸會產生超額回報嗎?

如果有,是怎麼做到的?

早上好。我們希望觀看日食的美國同胞們精神飽滿,沒有眼睛受損。昨天在英國《金融時報》紐約辦公室,大家熱烈討論:日食是經濟的推動力還是阻礙?支持者認爲,湧入全食路徑沿線城鎮的日食遊客會刺激消費。反對者則認爲,大批辦公室員工在詭異的半明半暗中閒逛會影響生產力。你怎麼看?請給我們發電子郵件:羅伯特•阿姆斯壯和Ethan Wu。

私人信貸阿爾法

去年夏天,《風險管不管》欄目曾經對私人信貸的預期回報及其來源進行了深入探討。我們寫道:「私人信貸的吸引力在於,對特定信用等級的借款人提供貸款,其回報可能比其他借貸形式(如高收益債券)更好、更穩定,或至少與之不相關。」這種可能性可能源於幾個因素:部分借款人願意支付額外費用以避免公開的債券和貸款市場;更嚴格的合同條款;借款人與貸款人之間更緊密的雙邊關係;或者缺乏市場價值評估。然而,一個難題是,「經過風險調整的績效是否超過那些聰明且勤奮的私人信貸基金運營者向投資者收取的費用」。

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三位學者在一篇新的研究論文中論述,私人信貸的超額收益大致等同於基金經理所收取的費用。也就是說,基金投資者並未獲得超額收益。投資者所獲得的回報可能較高,但僅僅足以補償他們所承擔的高風險。

您已閱讀26%(529字),剩餘74%(14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