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氣候變化,人們就會立刻想到融化的冰蓋、乾旱的平原、森林大火和下沉的熱帶島嶼。但氣溫上升的影響將不僅僅侷限於內陸地區。本週,由倫敦市長委託撰寫的一份報告強調了英國首都遭遇「更強烈、更頻繁的熱浪,更強的降雨、山洪暴發和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這提醒我們,世界各地的城市——全球80%以上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產生於此,全球大多數人口居住於此——也面臨著重大威脅。
主要城市港口——包括美國東部和西部海岸線上的港口——在未來幾十年將面臨逐漸被淹沒的風險。由租賃平臺Nestpick製作的「2050年氣候變化城市指數」列出一系列高收入和低收入城市面對的海平面上升風險。其中曼谷位居榜首,經合組織(OECD)預測,到2070年代,曼谷超過500萬居民將要面臨洪水威脅。阿姆斯特丹、深圳和杜拜也位列前十。
面臨挑戰的不僅僅是沿海城市。巴黎、開羅和新德里等許多河畔城市也面臨著洪水的威脅,而那些遠離流水的城市則面臨著乾旱的威脅,如菲尼克斯、巴西利亞和墨西哥城。到2030年,遭受極端高溫的城市數量預計將增加近兩倍。預計極端天氣事件也將變得更加強烈和頻繁。
您已閱讀39%(471字),剩餘61%(7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