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場臺海危機將中美關係推向近年來最低點之際,美國總統拜登將《晶片與科學法案》正式簽署成爲法律。這成爲中美科技脫鉤的又一個里程碑式事件。這對中美兩國晶片行業以及兩國科技、經濟脫鉤的整體進程來說,分別意味著什麼?過去的一週,我們就此發表多篇分析和評論文章。與此同時,海南省等地迅速爆發的新一波疫情及相關的嚴格管控措施,令下半年中國經濟前景愈發黯淡。

解讀《晶片與科學法案》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解讀

楊方曦、王英良:這是美國政府「再工業化」迄今最大的手筆,反映了美國政治精英與產業界的共識,即把半導體和晶片產業在美升級甚至重塑。

拜登的超預期立法突破

盧斯:從晶片到氣候變化,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上任不到兩年在立法上取得的成就,超過其民主黨前任歐巴馬或柯林頓在八年期間的作爲。

制定產業政策後的美國會成爲「晶片」強國嗎?

鄭志剛:《晶片與科學法案》被很多學者認爲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法案」,但制定產業政策後的美國會成爲「晶片」強國嗎?

分析:美中脫鉤快不了

美中脫鉤正在發生,過去一週可能已將脫鉤的政治音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然而,有關脫鉤加速的說法可能是虛幻的。

中國晶片「大基金」相關高階主管受到調查

中國最高反腐監察機構正在對數名前企業高階主管展開調查,這些人均與國家整合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有關聯。

中國經濟

31省份財政收支差轉負,大梁誰來挑?

羅志恆:財政與經濟一體兩面。當前地方財政收支面臨困境,主要在於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如何破除這一負向循環?

地產危局的實質

樊磊:以恆大債務違約爲標誌的地產危機正在持續深化,從流動性問題逐步轉換爲清償問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資不抵債的規模還在持續擴大。

警惕通膨加速

程實、張弘頊:新冠疫情下每個經濟體都承受著成長放緩與通膨上行雙重壓力。當前中國通膨存在持續且快速抬升的可能,值得政策層和金融市場高度警惕。

爲什麼不應期待「新四萬億」的出臺?

張林:承載「新四萬億」的載體選擇已然不多,而且「新四萬億」或將加劇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失衡。發放現金的消費刺激計劃同樣不可取。

西方國家對俄金融制裁與人民幣的崛起

李偉:凍結俄羅斯央行外匯儲備的行爲無疑將沉重打擊俄羅斯的金融實力,但這種行爲對西方國家來說,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

三亞風波:當旅遊也成爲一場豪賭

徐瑾:旅遊,真成爲奢侈品了?當不確定性的壞事發生,面對當事人處境,主流情感應該是同情居多;但爲什麼有時候無理由的指責,會佔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