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預期加息的第一波直接後果正在席捲歐美股市和加密貨幣市場,但與未來數年全球範圍內更多經濟體、企業和家庭即將遭受的衝擊相比,過去一週的金融市場動盪恐怕只是九牛一毛。有趣的是,近幾個月備受打擊的中國股市正在走出一波「脫鉤行情」;但中國經濟如何擺脫疫情防控和民衆信心疲弱的尾旋,決策層尚未給出完整的答案和路線圖。

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接下來向何處去?

王丹:房地產市場變得疲軟,監管收緊導致網路經濟萎縮,儘管出口絕對值仍處歷史高位,但增速放緩。因此2022年復甦將比2020年困難的多。

疫情防控下,中國經濟亟需穩定經營環境

李海濤、林錫:在穩經濟過程中,短期政策包括繼續調低利率,增加政府槓桿。但中長期來講,中國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實現長期發展亟需穩定的經營環境。

跨地區出行隔離阻斷中國統一市場

聶日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龐大的人口釋放出驚人的市場潛力,這都有賴於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未來中國的發展同樣取決於市場一體化的水準。

疫情之下,財政政策仍需放鬆

張明:信心不足導致家庭企業都缺乏加槓桿意願。財政放鬆、貨幣放鬆、監管政策調整三方面政策不可或缺,而財政放鬆必須發揮提綱挈領作用。

「擺爛」的背後:中國網路人的再就業噩夢

爲應對疫情而實施的封鎖造成經濟前景黯淡,與此同時,科技集團在遭受監管整頓後採取了裁員、凍結招聘等措施。

全球投資者重返中國股市

全球投資者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暴跌中逃離中國股市的趨勢已經逆轉,突顯出投資者情緒的迅速轉變,他們押注中國政府能夠引導中國經濟實現復甦。

Lex專欄:瑞士正在成爲中國公司海外上市首選地

對於尋求海外資金的中國企業而言,這個阿爾卑斯山國家能否成爲新「紐約」?

廣東「富可敵國」,財政爲何面臨新煩惱

羅志恆、賀晨:廣東生產總值已連續33年穩居全國第一,趕超南韓和俄羅斯;擁有財力雄厚總量優勢的廣東,在未來也面臨一系列財政矛盾和難題。

陷於內外之爭的華南航空貨運樞紐

李瀚明:今年第一季度華南的供應鏈混亂告訴我們,香港若想維持自己的四大中心地位,發揮好內外循環的連接點的作用,恐怕唯有通內關一途。

全球經濟

0.75%:美聯準醞釀數十年來最大幅加息

如此大幅度的調整標誌着在最新數據顯示5月消費價格意外大幅上漲、而通膨預期令人擔憂地走高後,美國央行官員們轉變立場。

資產負債表視角看美聯準

吳金鐸:打擊通膨與防止美國經濟硬著陸,如何兼顧?美聯準怎麼辦?如何評估各種政策工具?美聯準的工具箱中,不僅只有加息抑制需求過熱。

全球製造業的變革與美國製造業的再度振興

陳功:美國製造業的再度振興和崛起,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即便不是現在,但肯定完全可以並且可能,這將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衝擊。

書評:《摧毀資本主義的人》

希爾:戴維•蓋利斯在其犀利新作中指出,奇異公司老闆傑克•韋爾奇殘酷的效率驅動導致了美國企業的長期衰落。

近期熱點事件

從唐山燒烤店事件看「還手算互毆」

劉遠舉:禁止公民任何程度上的保衛自己的權利,並不能導向更好的公平、正義,也不能導向更好的安全。

「豫賜紅碼」背後的健康碼濫用風險

閆曼:除了一羣倒楣的儲戶,似乎河南融創停工樓盤的維權業主們,也紛紛被紅碼「封印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