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暴跌,只是過去兩週中國經濟出現的若干新動向之一,同時也是市場對近期一系列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的綜合反應,包括俄烏戰爭、美國加息、中國奧密克戎疫情等等。儘管趨勢已經形成,中國貨幣當局仍有應對空間。匯率下跌對中國經濟整體走勢影響如何,尚有爭議,但越來越多的分析指向它對出口和A股市場的提振作用。

人民幣匯率動盪

人民幣匯率中期貶值趨勢形成

李海濤、林錫:隨著下半年美國經濟拐點到來,人民幣貶值壓力或出現緩解。A股當前依然是一個磨底過程,但性價比越來越高,且低估的確定性也非常高。

人民幣並無主動貶值必要

蔡浩:人民幣匯率短期不可避免會受到資本流動和市場情緒的衝擊,同時人民幣主動貶值並無意義,穩定幣值才更有利於營造出健康的外貿環境。

人民幣貶值能提振中國經濟成長嗎?

佩蒂斯:中國是持續順差國家,人民幣貶值只會進一步降低消費佔GDP比重,加重國內經濟失衡,而無法增加投資,因而不會提振經濟成長。

中國經濟

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五大錯誤觀念

滕泰:觀念解放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如果觀念錯誤,可能造成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哪些代表性觀念,正在誤導決策並嚴重影響中國經濟?

疫情之下,中國如何扭轉消費下滑?

沈建光:國內經驗表明,當前形勢下不宜再低估消費券的作用。減稅降費並非萬能,基建投資也面臨困境,消費券可更加直接快速地作用於需求側。

中國債務風險的結構與應對

程實、高欣弘:中國高槓杆率的背後隱藏了三方面債務品質問題,分別是居民失衡的債務結構、企業低迷的資本產出效率及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風險。

中國政策制定者在房地產政策上觀點不一

據官員和政策顧問稱,中國一部分政策制定者支持緩和對房地產行業的壓力,而另一部分官員堅持不能鬆動。

當移民話題頻上「熱搜」,我們還能淡定應對嗎?

黃凡:「移民」話題頻上熱搜,應該反思什麼?經濟成長動力未來還存在嗎?新的動力來源在哪?高水準的對外開放與交流是技術創新的基石。

精準防疫在於理性算賬

劉遠舉:停工意味著經濟循環的一部分失去了,某些需求可能會永遠消失。疫情後經濟會報復性成長的看法,是一種靜態的、計劃經濟式的看法。

馬明哲:中國低調保險大亨突然走到聚光燈下

中國平安出人意料地呼籲滙豐分拆亞洲和西方業務,如果馬明哲促成了此事,這位極其隱祕的保險大亨可能會發現自己站在了舞臺中央。

俄烏戰爭

烏克蘭小而不倒,俄羅斯大而難贏

王英良:烏克蘭的努力在國際法上打擊了俄羅斯策動戰爭的合法性,在道德上削弱了俄羅斯在國際社會的感召力,在關鍵戰場實現關鍵性的勝利。

頓巴斯戰役的「最危急時刻」

孫興傑:頓巴斯戰役進入了一個攻守之勢轉換的關節點,也可能是雙方妥協的機會視窗,但雙方既沒有意願抓住這一視窗,也沒有可能達成妥協。

奪取烏克蘭土地至上 普丁對和談失去興趣

知情人士稱,俄軍在戰場上遭遇挫折後,俄羅斯總統曾認真考慮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但「莫斯科號」巡洋艦被擊沉使他震怒。

爲什麼西方不那麼怕俄羅斯的核威脅了?

美國及其盟友認爲,實施核打擊對俄羅斯來說風險太大。真正的問題是,普丁是否可能會訴諸戰術核武器,以在烏克蘭戰場獲得優勢。

俄烏戰爭與戰後秩序的圖景

孫興傑:俄烏戰爭是歐洲體系矛盾和風險累積的爆發,是歐洲體系的一次「內爆」,沿著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的斷層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