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

頓巴斯戰役的「最危急時刻」

孫興傑:頓巴斯戰役進入了一個攻守之勢轉換的關節點,也可能是雙方妥協的機會視窗,但雙方既沒有意願抓住這一視窗,也沒有可能達成妥協。

頓巴斯戰役是不是俄烏戰爭的終局之戰?從4月18日雙方几乎同時宣佈戰役開始之後,將近一週的時間裏,戰事基本處於溫吞狀態,完全看不到決定戰局轉折的景象。4月25-26日,美國防長和外長訪問基輔,美國聯合北約成員國等40餘國召開軍援烏克蘭的高級別會議,防長和高級將領共同出席,並建立月度會議機制。可以看到,俄羅斯面對的不再是烏克蘭軍隊和烏克蘭這個國家,而是美國爲核心的四十國反俄軍事同盟。與此同時,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訪問俄羅斯和烏克蘭,推動雙方儘快停火,俄羅斯總統普丁做出了一些讓步,但也發出了核戰威脅。以上種種事態表明,頓巴斯戰役進入了一個關鍵節點,一個攻守之勢轉換的關節點,也可能是雙方妥協的機會視窗,但可以確定的是,雙方既沒有意願抓住這一視窗,也沒有可能達成妥協。在一個危急時刻,考驗政治家的不僅是耐心和智慧,還有道德感與責任感。

政治哲學家邁克爾•沃爾澤說:「最危急時刻是一個決斷的時刻,此時此刻,民族和領袖都要憑他們選擇的行動而受到評判;但這也是一個絕望的時刻,此時被選擇的行動是那種但凡絲毫可能我們就會避免的行動。」頓巴斯戰役是不是俄烏戰爭中的「最危急時刻」?從戰爭的形態、烈度以及可能的前景來看,毋庸置疑,這是一個危急時刻,需要各方進行權衡,做出決斷,所謂的勝利,不是絕對和單向度的打敗對手,而是要考慮道德的價值和倫理的審判。

第一,頓巴斯戰役的「戰區」處於擴大的風險之中,回到了俄烏開戰之初的危險時刻。2月27日,俄羅斯升級了核戰備的等級。4月27日,普丁重新提到了「閃電回擊」,以及沒有確指的核反擊,而拉夫羅夫在4月25日則強調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危險。兩個月之後,核戰爭的陰雲再次匯聚,無論是核戰爭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頓巴斯戰役的「戰區」會迅速擴大,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直接軍事衝突風險也會上升。3月25日,俄軍宣佈完成第一階段目標,轉入第二階段,事實上是收縮戰線,但爲什麼重提核戰爭的話題呢?頓巴斯戰役之後,俄羅斯境內多次發生火災和無人機襲擊;俄軍開始空襲烏克蘭西部的運輸線。僅這兩條就打破了之前雙方的默契,烏克蘭當時沒有能力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北約祕書長史托騰伯格威脅說,俄軍攻擊北約車隊將會觸發集體防禦條款,引發北約與俄羅斯的衝突。俄羅斯將核大棒擺在桌面上,也反襯出俄軍在頓巴斯戰役中進展不順,面臨著烏軍反擊的壓力。

您已閱讀29%(967字),剩餘71%(23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