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新型冠狀病毒

精準防疫在於理性算賬

劉遠舉:停工意味著經濟循環的一部分失去了,某些需求可能會永遠消失。疫情後經濟會報復性成長的看法,是一種靜態的、計劃經濟式的看法。

當下疫情喫緊,動態清零政策在上海已見成效。長期來看,如何走出疫情,還在於科學、理性、客觀的算好賬。

一、國家資源不是無窮的

很多人都有一種「財政幻覺」,所謂財政幻覺指,納稅人在財政選擇過程中產生幻覺,他們錯誤的認爲,所要繳納的稅收低於他們的負擔,或公共產品受益者認爲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產品的價值高於實際價值。更簡單的說,他們認爲財富是國家創造出來的,不需任何成本,國家的資源是無窮的。

您已閱讀7%(189字),剩餘93%(26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