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奧會,至少在西方眼中,是近年來最政治化的一屆奧運會。不過對中國來說,金牌和獎牌總數的新紀錄,以及谷愛凌等明星運動員引發的轟動效應,足以讓它成爲一次歷史性盛事。與此同時,江蘇省豐縣一位女子的遭遇,引發了近年來罕見的全國性、持續數週的輿論危機,至今未見緩解。香港的奧密克戎新冠疫情失控,讓國人驚愕痛惜的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中國與西方兩種抗疫路線的矛盾。

北京冬奧會

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這是一個問題

馮鬱青:爲什麼美國保守派媒體對谷愛凌如此憤慨,Fox News口誅筆伐,Federalist 評論語意含酸,《華爾街日報》詳細解讀中國冰球隊海外成員。

俄羅斯花滑選手興奮劑風波引發新的憤怒

國際體育仲裁法庭維持了允許15歲的瓦利耶娃在陽性藥檢結果上訴期間繼續參加比賽的裁定,運動員團體對此表示譴責。

冬奧會爭議助長南韓反華情緒

圍繞北京冬奧會上存在「文化盜用」和「裁判不公」現象的指責,正在激起南韓國內的憤怒和反華情緒。

外國教練幫助中國在冬奧會上取得突破

中國聘用了逾50名頂尖外國教練,以將中國的年輕運動員培養成世界級選手,而這也是中國曆來成績最好的一屆冬奧會。

江蘇豐縣「鐵鏈女」爭議

「豐縣八孩鐵鏈女」的六個警示

葉勝舟:我們清楚沒有完美的人性、社會和制度,但不妨礙我們追求公正與幸福,追求陽光照耀在每個公民身上、社會的每一角落。

作爲中國社會鏡像的八孩母事件及治理危機

鄧聿文:此事揭示出一個多面相的中國及隱藏其中、被表面繁榮有意遮蔽的嚴峻的社會問題,也凸顯了政府的治理危機。

香港疫情

香港正在撕裂中蹣跚地應對疫情

李瀚明:香港的人口和產業結構獨樹一幟,由此導致的老齡化和貧富差距問題,一左一右構成了香港的兩隻阿喀琉斯之踵。

香港疫情爆發:躺平不是出路,積極防疫方能自救

香港新方向組織:香港新冠疫情爆發,特區政府應果斷採取措施:強制大幅度減少社交接觸7天,迅速擴充核酸檢測至每日50萬以上,大幅度擴建方艙醫院,將感染者應收盡收。

脆弱的亞洲第一物流樞紐

李瀚明:隨著深港兩地政府開始全力保證香港的蔬菜供給,自然沒有多少空間裝載出口貨物。因此,香港的疫情爲華南外貿行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中國經濟

城市居民該不該享有「宅基地」?

沈曉傑:「找回市民的宅基地」,絕不是什麼過分要求或權利過度主張,它是城市居民根據憲法的賦予,依憲依法對城市全民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

展望2022: 美聯準的底牌和中國的應對

沈建光:美國經濟強勢復甦受益於新貨幣理論下的財政貨幣強刺激。在抑通膨和復甦之間,美聯準今年仍面臨極大挑戰。這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展望2022: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向何方

陳胤默、張明:人民幣兌美元先前走強,原因何在?隨著美聯準貨幣政策正常化推進,美元指數在2022年破百的可能性依然較小;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有望溫和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