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不少預測模型推算,當前一輪由奧密克戎變種引發的新冠疫情將很快見頂並迅速回落,但這一刻尚未到來。全球範圍內,奧密克戎引發的住院和死亡病例仍舊在迅速攀升,甚至由於再次出現醫療資源嚴重擠兌、經濟衝擊和與疫情相關的政治醜聞,奧密克戎可能對美、英、歐洲等多個國家政局間接產生較大影響。中國也有更多城市出現了少量奧密克戎感染病例。2022年農曆新年,大家註定要過得不踏實。

奧密克戎海嘯

防控疫情「暗箭」的關鍵在於放鬆而警惕的心態

李瀚明:有放鬆無警惕,疫情一來經濟必受影響;有警惕無放鬆,疫情還沒來經濟都會受影響。把握警惕和放鬆的平衡,實在是很重要的。

每週時事分析:臨近冬奧會的中國疫情

曹辛:在面臨新的病毒變異形勢下,中國的疫苗和抗疫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局面,中國的抗疫現狀會成爲今年中國外交的軟肋。

面對疫情我們仍有等待汲取的教訓

阿胡賈:學會與新冠病毒共存的唯一可能方法是減少感染,但英美等國仍然固守著健康與財富不可兩全的神話。

百姓被封鎖,相府開派對,強森相位懸於一線

何越:首相制定了全國性疫情管制,而首相府開了一個又一個派對,這個漸漸清晰的現實令人困惑和憤怒。強森能否保住相位,有兩個關鍵點。

中國經濟

胡祖六對話斯賓塞:科技監管、共同富裕與包容性成長

胡祖六與斯賓塞認爲,不應把中國對科技行業的監管與共同富裕議程做簡單的聯想,中國監管的政策意圖無可厚非,但要減少監管的成本和副作用。

中國晶片貿易或難以迴避「中間商」

王英良:中企對擁有管道和生產力的南韓晶片公司等「中間商」的依賴,是美國政府權力在全球投資市場的折射,中國應認識到這一現象的後果。

居住福利和體面住房是國民權利而非恩賜

沈曉傑:對中國人而言,居住福利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也是民生問題上的最大政治。國泰民安基礎在安居樂業,而安居樂業的基石則在於更好居住福利。

中國怎樣才能贏得創新的競爭?

劉勁:無論對中美兩國誰來講,誰能爭取到全球的大多數,誰的優勢就更大些。那麼,競爭的壓倒性策略就應該是採取一種「開源」的心態和政策。

銀行承兌匯票的潛在風險

多年來,中國的銀行和整個中國金融業一直在對銀行承兌匯票進行「創新」,使這種原本沒什麼花頭的產品蘊含了潛在風險。

中國2021年貿易順差達6760億美元

中國去年的貿易順差飆升至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達到6760億美元,同比成長26%。出口的持續繁榮幫助抵消了中國整體經濟增勢的放緩。

全球經濟

2022年十大經濟趨勢

夏爾馬:新冠疫情已經連續第二年重塑世界,加快了從人口出生率下降到數字革命的許多趨勢。本文展望這些趨勢可能如何界定2022年。

2022年市場主題是否會「脫虛向實」?

阿特沃特:加密貨幣、元宇宙等抽象主題過去一年可能已達到頂峯,2022年投資者會不會轉向更「真實」的資產?

元宇宙:下一場革命?

徐瑾:有人認爲元宇宙是未來,也有人認爲是炒作甚至騙局,而先行者早已興致勃勃地四處探索了。元宇宙如何定義與落地,對你又意味著什麼?

特斯拉會成爲豐田的「嫁衣」嗎?

肖波:曾被詬病電動化轉型保守落後的豐田汽車,在電動化領域開啓了全面反攻。

貨幣政策將拉大貧富經濟體之間的差距

賈爾斯:在全球高通膨和利率上升的前景中,較爲脆弱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將面臨嚴重風險。

特別推薦

「新兩個輿論場」的挑戰與機會

劉遠舉:演算法帶來流量形成資訊繭房,由此形成暴虐的民間輿論,也指向平臺本身,因爲平臺是「資本的」,短視的商業精英成爲了自己的掘墓人。

《元宇宙三人談》第三期

輝達中國區Omniverse負責人何展介紹了Omniverse生態系統在工業元宇宙實踐中滿足了哪些剛性需求,以及在中美關係惡化的背景下,如何抵禦技術脫鉤或被斷供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