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一種衡量金融業情緒的晴雨表,不妨看看全球經濟中最乏味的融資機制之一:一種有幾百年歷史的貿易融資產品——「銀行承兌匯票」(banker’s acceptance)。
與用來潤滑貿易車輪的其他工具——供應鏈金融、保理(factoring)、發票融資、信用證——相比,銀行承兌匯票設計得既安全又無聊。它是有保證金的、由銀行擔保的短期支付承諾,並通過在交易所交易而變得具有流動性。這個市場本應該肯定是穩定的、可預測的。
但正如萊克斯•葛林希爾(Lex Greensill)所展示的那樣,即使是一款平凡的金融產品,也可能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將風險藏在表外,給不小心的投資者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只要問問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就知道了。由於將客戶資金投資于格林希爾的「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瑞士信貸目前正面臨來自客戶的一系列法律訴訟。
您已閱讀24%(371字),剩餘76%(11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