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文章檔案

中國「過勞一代」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過勞在中國年輕人中已十分普遍。國家的發展,是不是必然要用一代人的精神與健康爲代價?
2009年2月17日

如何緩解中國春運困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與其讓中國鐵道部「動腦」,不如向13億中國人「借腦」。但如果不從鐵道體制改革著手,就難以從根本上緩解中國的春運困局。
2009年1月19日

克拉瑪依大火14年祭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克拉瑪依大火發生14年後,我們已無力追問那消逝的生命如今仍以怎樣的形態存在,那些在「讓領導先走」掩護下迅速逃遁的人們最終怎樣逃離所有來自現實或者良心的懲罰。
2008年12月10日

兩類「下崗」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農民工丟了工作,不得不提早返鄉,大家對此都很接受,彷彿本該如此;但那些喫皇糧的交通收費徵稽人員,因燃油稅改革丟了工作,卻讓有些人緊張的不行。爲什麼企業職工、農民工下得崗,喫皇糧的人下不得?
2008年12月7日

應記住的不僅是遇難者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經濟低迷會使人與人之間失去紐帶感,使失意的人陷入極端的孤立當中。認爲自己被社會拋棄的人,就有可能自暴自棄,尋求破壞性的逃離出口。
2008年11月10日

欣聞重慶計程車司機「罷工」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重慶罷工」雖然取得敘事上的突破,並不表明社會及制度對「罷工」的認可與保障。從「停運」到「罷工」,其間需要的絕不僅僅是字眼的轉換。它更是一種治理理念的轉變,同時,也更需要有制度的明晰與配套。
2008年11月4日

中國呼喚責任政府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我們固然可以在一些高官被問責的地方,得到國家責任的片面印象,但我們更需要的,是向每一個權利無法把握、安全無所保障的生命,以及他們內心的真實,去尋找國家責任的莊嚴與神聖。
2008年10月8日

他們所需不多,僅是公正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事實上,對於廣東這個代表著中國經濟奇蹟的省份來說,代課教師血淋淋的生存狀態並不只是教育領域的特有風景。一個代課教師羣體,更是一個以農民工、外來打工者爲主的巨大羣體的縮影。
2008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