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一聲長喟,爲老人這一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細緻與殷切。當然,我要說的不是老人爲年輕人的讓座之舉,更不認爲那位小夥子可以坦然接受老人的讓座,我所感到怦然心動,併爲之隱隱難安的,是那位疲憊至極的小夥子。我不知道他爲何這麼疲憊,但「晚上加了班,早上又趕著上班」,「看上去累得夠嗆」,「工作忙壓力大」……所有這些被一位善良的老人看在眼裏並頓起憫惜之心的情形,誰說不是生活在每一個都市的中國年輕一代工薪階層的羣體畫像?
中國年輕一代「累」字當頭。今年廈門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提議多數人爲生活疲於奔命應設心理減壓日;長沙市2008年對6萬多市民進行健康體檢,結果發現八成以上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況,如果這一亞健康人羣一年之內不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任由這種狀態繼續惡化,那麼有90%以上的亞健康人羣會患上慢性疾病。而在2007年勞動節期間,早有一個全新的詞語進入人們的視野,那便是「過勞模」。平均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以上,基本沒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們的工作強度可能比「勞模」有過之而無不及。根據北京師範大學當時對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調查,已經有7成白領成爲「過勞模」。而在先前一年勞動節期間,中華全國總工會則已宣稱「過勞死」呈現向白領階層蔓延趨勢。
過勞之現狀,在中國已無職業與階層之分別:當「勞心者」坐在空調房中「過勞」之時,更多的「勞力者」同樣在戶外「過勞」著。當白領階層頻現「過勞死」之時,藍領階層也出現了更多的勞動安全問題或職業病問題。這已成爲一個更大的事實:中國勞動者普遍負荷的「過勞」壓力和勞動安全危害。它所顯示出的,是中國這一代以年輕人爲主的勞動者,正在日復一日的過勞中被漸漸淘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