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解中國春運困局?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楊耕身:與其讓中國鐵道部「動腦」,不如向13億中國人「借腦」。但如果不從鐵道體制改革著手,就難以從根本上緩解中國的春運困局。

中國鐵道部有足夠心理——或者說是心理優越感,來面對民衆批評,但是否有足夠的坦然來面對國家元首的批示?面對中國民衆批評與憤怒,中國鐵道部總是習慣一攤手,「國情」啊「世界第一難題」啊等等說辭可以張口即來,但面對胡錦濤的批示,鐵道部又如何一攤手做無辜狀?至少我們看到的是,在胡批示次日凌晨,鐵道部召開全路電視電話會議,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要求全路要深入研究、迅速制定、堅決落實便民、利民措施,切實提高春運服務質量。在同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鐵道部副部長王志國則「代表鐵道部誠懇地向廣大旅客致歉」。

那些處於春運苦難之旅的人們,也許仍然很難知道鐵道部的「迅速」與「切實」,將怎樣或多大程度上紓解他們回家路上的茫然與艱辛。而以鐵道部的慣有思維以及「一攤手」式的無奈情緒,加之處於壟斷地位行業固有的本位主義與自身利益之重,實在讓人難以想像它如何才能「放下包袱,開動腦筋」。因此,要真正落實胡錦濤「化解春運矛盾」的批示,僅憑鐵道部的腦筋是靠不住的,關鍵還在於引入春運改革。或換言之,解決春運難題,其實無須勞動鐵道部親自動腦,因爲民衆早已替它動得很多了,關鍵在於鐵道部肯否正視,能否採納。

中國民衆身處春運苦難的現場:或於深冬寒風中側身於排隊買票的漫漫長龍中,或不得不與黃牛們周旋,並接受他們無理的訛詐,或不得不在擁擠不堪而氣味難聞的車廂中默默忍受,因此比那些「食肉者」更能體會春運的苦難,並向他們指出癥結之所在。比如最近新華社編制的一份圖表顯示,51.2%的網友建議儘快實行火車票實名制,24.4%的網友則要求嚴懲倒票分子,10.9%的網友建議在鐵路系統引入競爭機制。人民網、新華網、騰訊網等網站也推出了春運專題,跟帖多達幾萬條。網友們滿懷熱情地提出自己對春運的建議,其中呼聲比較高的四條是:實行售票實名制;售票視窗24小時不間斷售票;售票過程接受電子眼監督;售票大廳內放置公開查票系統,供人自由查詢。假如鐵道部願意俯身民意,就會發現公共空間裏類似建言可謂浩如煙海,汗牛充棟。

您已閱讀62%(832字),剩餘38%(5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