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節將至,隨著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關注,廣東代課教師成爲輿論焦點。媒體報導顯示,南方報網「給汪洋書記捎句話」專欄開通後,迅速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熱點,而在留言板中,代課教師的留言讓人觸目驚心。在不久前的一次會議上,汪洋表示:我看了網上那些代課教師給我的留言,那真是「血淋淋」啊!爲此,汪洋連續四次作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幾乎被社會所遺忘的代課教師」問題。
「血淋淋」的留言背後,有著代課教師這個特殊羣體真實的生存狀態。「爲什麼代課教師工資這麼低(450元一個月),而且上級相關部門又不給予辦理社保等?」「我們來這裏已經十五六年了,由原來血氣方剛的青年邁入了中年,爲這裏的教育事業苦幹了十幾年,可是我們的『政治待遇'——『以工代教'的身份卻始終得不到『正名'。」「爲什麼這座發達城市也有如此多的代課教師?!」這些泣血之問,無不令人動容。而當這個羣體在廣東省竟然多達5.2萬人,「總數創下全國第一」之時,我所確信的是,「代課教師」已成爲足以令這個經濟強省蒙羞的代名詞。
如果說,早期農村地區代課教師羣體的出現,是因爲國家整體的師資力量難以滿足廣泛的教育需求,而被迫採取的過渡策略。那麼,今天國家師資力量培育的充分,經濟社會的發展,使得我們已無法用這些來解釋「代課教師」存在的合理性。深圳多達上萬名的代課教師,即爲佐證。而且事實上,與5.2萬代課教師相對應的一個數據卻是,廣東全省中小學教師空編6萬人,其總數同樣爲「全國第一」。何以如此,廣東省副省長宋海一語道破:個別地區爲了擠佔教育經費或減少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寧願空編而聘請代課教師。今天代課教師的存在,正是以地方擠佔與減少教育經費爲前提,換言之,以透支一個民族的未來爲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