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玲文章檔案

品色,在煙臺山上

蘇小玲:煙臺山,讓我在舊時留痕間遇見了某些亮點,感悟到人類事故與故事間某種轉換的必然。珍惜那曾有過覺悟、獻出過文明價值的人們。
6月13日

品色,在煙臺山上

蘇小玲:煙臺山,讓我在舊時留痕間遇見了某些亮點,感悟到人類事故與故事間某種轉換的必然。珍惜那曾有過覺悟、獻出過文明價值的人們。
6月13日

冷戰開啓,中國何以化解?

蘇小玲:中美短兵相接,是一場涉及制度與價值觀的全新競爭。中國能做的是對急轉直下的形勢做出精準判斷、柔和挽回,而不是準備赴湯蹈火、決一死戰。
2020年7月30日

華為
任正非,在中美關係中逆水行舟

蘇小玲:夾在一場大國博弈中的任正非,迄今仍保持著超越民族立場的清醒思考,努力抵禦著」必需愛國「的輿論壓力,他明白,偉大的企業不能隔絕於世。
2019年6月18日

戊戌,似乎過不去的年

蘇小玲:這個春節,從京城到閩東故鄉,所見所聞,勾連起對過去兩個甲子國族命運的嘆惋。跨越百年的兩個戊戌,揹負著國人同一個尚未實現的理想。
2019年3月19日

中美關係轉向,中國何以自決?

蘇小玲:中國人不要寄望於美國總統川普來幫助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國的出路,還是在於中國的自醒自覺上。
2018年12月20日

福州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七:詩性該有些燃燒

蘇小玲:慢條斯理的榕城看上去繁花似錦,市民們過上中產階級的日子好像也指日可待。我相信這是可見的未來,儘管這未來有多遠我並沒把握。
2018年6月26日

福州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六:三坊七巷與文人

蘇小玲:文人之所以品質下滑,與體制對人與文學的「綁架」關係直接。作協這類機構是許多文人的港灣,久而久之又成了他們無法擺脫的名利場。
2018年6月27日

福州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五:那些知識分子們

蘇小玲:體制文化的長期培植,形成了一種以官場價值爲核心的金字塔社會結構,其中等級分明的形態依稀可見。
2018年6月20日

福州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四:中產階級的風光

蘇小玲:龐大的中產階層是一個現代城市的標誌,他們是社會強勁的潤滑劑、防護層、保健品,也是一道令人不易寂寞的、流動不斷的生存風景。
2018年6月15日

福州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三:悲壯的封疆大吏

蘇小玲:項南先生似乎介於「民主」與「威權」之間的治理作風,卻引來了制度陳舊意志的激烈反彈。項南走了,福建的這碗茶就涼了。
2018年6月12日

福州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二:無可替代的嚴復

蘇小玲:從這裏走出的嚴復和更多文化先輩,似乎沒有爲福州留下影響行爲的精神指針,像許多二三線城市一樣,公共知識分子在這裏是個稀缺的羣體。
2018年6月7日

福州
「福州,風短雨長的故鄉」系列之一:逆流而上的是人

蘇小玲:福州於我,就如一隻季節遷徙中的鳥的舊巢,常要窩進窩出。此次逗留,是爲了梳理自己和它關係的複雜性,做一些有縱深感的個人表達。
2018年6月6日

樂視
賈躍亭的中國軟環境

蘇小玲:賈躍亭的際遇,不能完全歸咎於他個人的失策或失德。放眼中國,很難見到超越權力、精於事業、心無旁騖以成就社稷的企業家和知識分子。
201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