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好書

理解以伊衝突內核,危機解除了嗎?

以伊停火協議生效首日德黑蘭再傳爆炸,FT中文網公共政策主編、《一波好書》播客主理人劉波指出,美以對伊朗福爾多核設施的鑽地飛彈打擊已埋下核洩漏外溢風險,監督缺位正將中東推向「停火易、長治難」的深淵。

極速應對:我們從上次全球危機中學到的東西

劉波:《極速應對》由美聯準前主席等金融界要員撰寫,回顧了美國在次貸危機中的應對措施與教訓,包括房地產泡沫和監管缺陷,並展現了政府救助措施的效果和必要性。作者警示,未來仍需警惕金融風險,以避免重蹈覆轍。

東西智慧的碰撞:米什拉對佛教的新闡釋

劉波:米什拉將他對印度歷史的全新解讀與對西方經典的透徹剖析交織在一起,將佛陀與蘇格拉底聯繫起來,闡明瞭佛教教義具有先見之明的現代性。

新鍍金時代:穿透印度政治與商業共生的真實內幕

劉波:克拉布特里長期跟蹤和獨家採訪衆多政商要人,從世界上最昂貴住宅的空中露臺到貧困村莊塵土飛揚的大規模政治集會,全方位呈現一個處在轉型風口浪尖的分裂社會。

科技的「5000天」:人工智慧與網路的未來是什麼?

科技預言家凱文·凱利說,在AI塑造的鏡像世界中,可能存在數百萬人從事同項工作的景象。

讀《履單》:科技巨擘亞馬遜是如何影響社會的?

麥吉利斯在過去十多年持續追蹤報導亞馬遜,關注著這家曾經代表技術進步的公司如何發展成爲一個架空國家的資本巨獸。

讀《軟實力與中美競合》:中國怎樣與世界溝通才有效?

「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寫道,競合而非零和,良性的中美關係更能助推世界發展。

讀《牆:血與磚的文明史》:爲什麼有人偏愛修牆?

劉波:我們所處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各種牆交錯縱橫的時代。

理解財富與不平等的要義何在?

本期節目解讀《人類之旅: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理解爲什麼人類是唯一擺脫了生存困境的物種,和擺脫困境後世界各國之間存在巨大貧富差距的根源。

拼湊真相:認清紛繁世界的十大數據法則

劉波: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碎片化、數位化生存的時代,各種各樣的資訊和數據不斷湧現到我們的眼前,提升自己在現代社會中處理紛繁複雜的資訊的能力迫在眉睫。

讀塔勒布《肥尾效應》:如何理解不確定性?

本期節目是對本書譯者戴國晨的訪談。他表示,「肥尾效應」就像在我們心中的一個種子,會在以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生根發芽。

慾望與利益:資本主義勝利的根基是什麼?

劉波:資本主義出現後,利益開始變成主宰因素。於是社會開始不倡導一些表現榮譽和貴族勇敢的行爲,而是倡導優雅平和地追逐利益和金錢,社會也變得越來越和平。

讀《獵巫:塞勒姆1692》:非黑即白的二元論

劉波:「獵巫」的現象始終伴隨著我們,並不是說到了今天的網路時代就沒有了,因爲這是人類的本質所決定的,如果沒有文明的規範,那就可能展現出很多野蠻的方面。

下沉年代:美國社會的解體與重構

劉波:目前美國社會的「下沉」和解體固然令人感到擔心,但美國歷史上比這規模更大的變化還有很多;另一方面,社區瓦解、公民疏離等現象在中國是否發生,也值得思考。

讀《蘇聯解體親歷記》:俄烏衝突的歷史必然性

劉波:從客觀視角看待,蘇聯解體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其引發的後續流血衝突也讓人無奈和惋惜。一些歷史遺留的悲劇本可以避免。

達利歐眼中的歷史週期率

劉波:《原則2》來了,這位資深基金經理試圖說服我們用週期和全域性眼光看待世界,最終獲取投資收益。

爲什麼有人逢「白左」必反?

劉波:把美國以民主黨人爲代表的自由派稱爲「白左」,認爲他們都是所謂的左派,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我們最好不要將不同的派別視爲敵我關係,而是應當在面對不同問題時,合理應用不同派別所代表的思想資源,以求爲社會做出更好的貢獻。

讀《不公正的勝利》:富人如何逃稅

劉波:美國廣泛出現的富人逃稅現象讓其貧富差距加大,這種不公平現象的背後更多反映了客觀經濟條件而非政治選擇。扭轉這一局面需要更加公平的稅收制度及更多的國際合作。

讀《棋盤與網路》:權利遊戲的新思維

劉波:網路世界意味著人與人的連接更緊密,人和人的關係更遵循一般性的守則,這個建立在權利基礎上的全球公民社會正在成爲和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相互平行的存在。

讀林毅夫《論中國經濟》:經濟學的中國流派?

劉波:這本書延續了林毅夫對中國經濟的一貫觀點,他創造新結構經濟學,主張政府發揮一定的作用,以使中國經濟持續以較高速度成長。

達爾文才是更懂經濟學的人?

劉波:在未來的100年裏,達爾文將取代亞當·史密斯,被視爲經濟學的創辦人。作爲生物學家的達爾文對競爭的理解,更準確地反映了現實中發生的競爭的實際情況。

重讀史密斯傳:破除對亞當•史密斯的信仰與迷思

劉波:當代西方左派和右派對立的看法,大抵都來自對史密斯的片面解讀。史密斯的思想豐富而多元,像一棵大樹,能生出很多莖葉,但最終還是需追溯到根部。

英美至上主義帶來的災難

劉波:英美至上主義者自以爲站在世界之巔、居高臨下的自傲,使其忽視了自身社會潛在的問題,就在這種忽視之下,這些問題近年來緩慢發酵,逐漸顯現出來。

保守派經濟學的「殭屍」在美國

劉波:經濟學保守派「殭屍」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是一種長久的現象。克魯格曼對「殭屍」的批駁,其實是恢復了一種理性科學的經濟學,因而也有助於挽救經濟學的聲譽。

重新思考自由的價值

劉波:如今很多人都認爲英美式的自由主義——即強調保障和鼓勵自由競爭的自由主義纔是應該捍衛的。其實,自由主義真實的歷史比這個簡單化的說法要複雜得多。

讀《資本主義的未來》(2):什麼是道德改革

劉波:"資本主義要講道德",這包括四個方面:建立道德的國家、道德的企業、道德的家庭和道德的世界。

讀《資本主義的未來》(1):爲什麼老百姓和精英會做出不同的政治選擇?

本書作者保羅·科利爾認爲,在功利主義、羅爾斯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共同作用下,西方社會進入了一種對抗、撕裂的狀態。只有重新擁抱社羣主義,人類才能一起攜手面對未來的挑戰。

解讀《人類網路》:社會位置決定命運

劉波:我們要更好地利用人類網路,來增加人類的智慧,以及通過智慧來管控衝突,塑造一個更加美好和包容的世界。

讀《藍圖》:一個好社會該是什麼樣子的?

劉波:如果我們能集體性地建立起促進良善行爲的社會結構,那麼社會里的人大多數都會發揮出好的潛能,增進社會的和諧與繁榮。

文明、現代化、價值投資與中國

劉波:蒙格合夥人李錄的這本書,有助於再理解價值投資理念,使長遠而可持續性的投資帶動中國經濟良性發展。

華爾街私募之王的經驗與教訓

劉波:勇於承認自己的失敗,不迴避責任,這也代表了成功企業家的素質。

講講故事就能影響經濟走勢?

劉波:《敘事經濟學》這本書提醒經濟學家,如果他們在解釋經濟事件時能顧及流行敘事,則可爲決策者提供更好的工具來預測和處理經濟事件。

讀《歷史的迴歸》:我們還需要民主自由嗎?

劉波:自由民主制度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要提出新的敘事感召人們,而不是要逆轉回專制。

讀《轉型與衝擊》:看清西方危機的樣子

劉波:西方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場金融危機,而是政策性和制度性的危機,這一點對於我們理解西方經濟在危機結束之後爲什麼沒有實現強勁復甦至關重要。

如何逃離不平等?

劉波:不平等是全球經濟進程的產物,是後工業時代的發展造成的結果,是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問題。它是症狀,不是病因。

我們還可以相信全球化嗎?

以民粹主義爲代表的「反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之際,人們有必要對「全球化」的可行性再做深入反思,才能找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