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

恐襲
倫敦再爆「恐襲」 襲擊者被當場擊斃

一名男子週日下午在倫敦南部斯特雷特姆區被警察擊斃。倫敦警察廳稱,有三名受害者受傷,其中一人有生命危險。

斯里蘭卡槍戰後發現多名婦幼遇難者

安全部隊與藏在屋內的伊斯蘭主義激進分子進行激烈槍戰,最後激進分子引爆炸彈自殺,事後發現15具屍體,包括3名婦女和6名兒童。

反恐
政府爲何不應要求加密資訊訪問權?

桑希爾:在頻繁發生恐襲後,政府要求對私人加密通訊享有「特殊訪問許可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這樣做不可行。

恐怖分子都是瘋子嗎?

阿胡賈:儘管進行了數十年的探索,在理解爲何一些個人會被鼓動、將極端思想化爲殺戮行爲方面,學者並無進展。

土耳其婚禮遭自殺襲擊 51人遇難

一名自殺炸彈襲擊者在一個庫德人婚禮上引爆炸彈,導致嚴重傷亡。這是今年以來土耳其遭遇的最血腥恐怖襲擊。

勿讓恐襲危及歐洲價值觀

FT社評:布魯塞爾不僅是比利時首都,也是歐盟首都。布魯塞爾遭遇恐襲說明:歐盟正受到挑戰。歐盟各國應該認識到,有必要在安全事務上強化歐洲團結。但更重要的是,不要讓恐懼和反應過當削弱建立在自由和宗教寬容基礎上的歐洲價值觀。

古蘭經
解讀宗教經典的德國學者

德國學者正進行「古蘭經語料庫」創編工作。在極端分子玷汙伊斯蘭教形象的當下,這項預計將持續到2025年的工作很可能會有助於人們理解該宗教。

ISIS
用社群媒體追蹤恐怖分子

隨著ISIS等新興極端組織利用社群媒體招募新成員,發佈新動向,一些業餘「偵探」也在使用Twitter、Facebook等社群媒體,觀察極端分子的一舉一動。

聖戰分子鑽申根協定空子

除了查驗個人旅行證件以外,申根協定禁止任何形式的系統化邊境檢查。這意味著錯過了追蹤罪犯或恐怖分子行蹤、甚至就某人可疑的行程發出警示或進行記錄的機會。

酷刑
誰把美國優勢讓給恐怖分子

FT專欄作家斯蒂芬斯:批評者稱,歐巴馬公佈中情局酷刑備忘錄是在幫倒忙。但是,美國前政府拋棄文明標準,無異於幫助恐怖組織招兵買馬。歐巴馬恢復法治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