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

如何從公司運作洞察關於集採的爭議

劉遠舉:醫生說藥不好,醫保部門說藥好,在有限的資訊下,普通人該如何理解其中的爭議呢?

針對集採藥「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等說法,國家醫保局近日給出了最新回應。有回應很好,但這個回應太快,與其需要的工作量不相符。而且缺乏可追溯的實名背書,連採訪的記者都沒署名。所以的確還需要進一步回應公衆關切。

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常委、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的鄭民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了國家藥品集採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老百姓、醫院和醫生也有一些其他的感受。這就是後來廣爲流傳的「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實際上,網上流傳的關於藥物、醫療器械質量的貼文,非常多,也並非一家之言。

鄭民華還與20位上海市政協委員聯名向上海市政協提交了《關於在藥品集採背景下如何能夠用到療效好的藥物的提案》。

您已閱讀12%(296字),剩餘88%(22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