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電動汽車

挪威是中國汽車先進程度的一個例證

名爵、比亞迪和小鵬等品牌正大舉進入挪威的汽車市場,在質量和價格上都具有競爭力。

如果歐洲想知道,中國製造商可以如何影響其最重要的汽車產業,那不如去挪威看看。這個北歐國家10月銷售的汽車中足足有94%是電動汽車,使其有望實現明年不再銷售新化石燃料乘用車的目標。

2019年,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挪威銷售的汽車爲零;今年迄今,它們已經成功拿下11%的市場份額。名爵(MG)、比亞迪(BYD)和小鵬(Xpeng)等品牌在挪威大街上隨處可見。也許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奧斯陸的主要購物街卡爾•約翰斯大道(Karl Johans Gate)上只有一家汽車經銷店:蔚來(Nio),一家相對較新的中國品牌。就在拐角處,在英國《金融時報》北歐分社的樓下,一家高階地產經紀商已被嵐圖(Voyah)掛滿現代藝術品的閃亮展廳取代。

不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在象徵價值上,怎樣形容歐洲汽車工業的重要性都不爲過。它直接或間接在歐洲僱傭了超過1300萬人,佔據十分之一的製造業工作崗位。同樣,人們也很難對該行業目前面臨的黯淡局面輕描淡寫。在歐洲汽車製造商發佈的利潤警告中,駭人聽聞的情況可能隨處出現,從福斯汽車(Volkswagen)計劃87年來首次在德國本土關閉工廠,到都靈的歐洲最古老汽車工廠全年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停工狀態。

您已閱讀31%(501字),剩餘69%(112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