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對話李翊雲:我在尋找那種讀過之後依然鮮活的書

作爲2024年布克獎的評委,李翊雲說,她看待一本書的眼光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有些書寫即便並不完美,她也會嘗試去理解作者付出了哪些努力。

11月12日,2024年布克獎的最終歸屬將揭開謎底。今年的獲獎作品,將由2024年布克獎評委團從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間出版的156部作品中評選出來。5位評委中,有一位中國讀者非常熟悉的美籍華裔作家——李翊雲。

李翊雲的作品包括《星期三的孩子》、《鵝之書》和《理性終結之處》等11部著作,其中《我該走了嗎》已經被譯成中文,於2023年底在中國出版。李翊雲曾獲得過麥克阿瑟基金會獎學金、古根海姆基金會獎學金、溫德姆•坎貝兒獎、《星期日泰晤士報》EFG短篇小說獎、《衛報》第一本書獎、國際筆會/福克納獎和國際筆會/海明威獎等。 她目前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擔任該校創意寫作項目的主任。

在布克獎長名單宣佈之前的7個月時間裏,她連續看了156本書,大概每個月看20–25本書。她用「宣洩」(cathartic)向朋友描述這段集中看書的經歷。10月底的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李翊雲在她普林斯頓的家中接受了我的影片採訪,分享她做布克獎評委的經歷、感受,以及她近些年讀書的心得等話題。

您已閱讀11%(444字),剩餘89%(37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