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英國社會

貴族制度如何令英國鄉村別有風情?

何越:英國鄉村之所以像度假村,是中世紀封建制度的產物。因爲鄉村曾經是貴族的領地,是他們的家。

英國鄉村之美,是古代莊園制度的遺留產物。撰寫此文建立在我過去16年對英國鄉村Walton in Gordano的瞭解之上,因爲我的公婆就住在這裏。

2008年,我第一次到訪此地的的印象並不好,甚至感覺落後,因爲除了一條約100米長的小路旁的各種設計的房屋外,其他就是草地、牛羊、牧場、森林,還有零散的房子。那時我來英國才四年,理解英國基本按照中國概念與審美,我認爲「高樓大廈是現代化象徵;鄉村意味著貧窮與落後;牛羊是牧民生活的寫照」。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牛羊對面就是高爾夫球場。

「戶口」概念曾長期捆綁我的思維,將城市與鄉村撕裂,如同對岸。長達16年的小鎮與鄉村生活,最終成爲我理解英國的法寶之一,它教會我理解英國的平等,這裏人與人之間平等,鄉村與城市之間平等,而且任意往來,隨意選擇居住地區。大選時,村民選票與城市居民選票同等價值,選出來的議員在下議院裏共事。

您已閱讀16%(380字),剩餘84%(19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越陌度阡

何越(Yue He Parkinson),母親、妻子、廚師以及雙語作家。以英文撰寫中國與世界;以中文撰寫英國與世界。著有China and the West – Unravelling 100 Years of Misunderstanding 《揭開中西百年誤解》、《讓世界愛上中國美食(西方中餐大師譚榮輝自傳)以及《撕裂的民主——「脫歐」陰影下的英國政治與社會》(即將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