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社會

「貞觀」與姜萍,求真與現實該如何權衡?

劉遠舉:現實感,是媒體人、新聞人的最基本素質。任何價值觀上的批評、觀念,從技術上,都應考慮到後果,從道義上都要爲現實後果負責。

近日,自媒體「貞觀」發佈文章《一個外地女孩,死在了我出租的公寓》引發關注。文章稱,33歲寧夏固原女子玲玲(化名)玲玲畢業於211大學,畢業後幾年一心考公,曾多次取得家鄉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但連連在面試環節落榜。最後在咸陽一公寓,因爲沒有錢,餓死在房間。家人到西安來處理後事後,反而找房東要了賠償,並把女兒骨灰扔了。

總之文章堆積了很多社會的痛點,並在意料之中地引發了廣泛的討論,然後就迎來了意料之外的巨大質疑。

隨後,很多記者前往死者家庭所居住的村莊實地調查,與鄉政府幹部與陳父陳母溝通交流後,被告知,死者陳某某系專升本畢業於北方工業大學,骨灰是按當地風俗撒進河流中。陳某某參加兩次寧夏事業編統一考試、一次寧夏公務員統一考試,最好成績是第25名,均未能進入面試環節,並非文章所描述的多次取得家鄉省份事業單位筆試第一的成績。

您已閱讀21%(361字),剩餘79%(13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