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日,著名哲學家、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成中英先生仙逝,享年89歲。作爲學富五車、著作等身的學者,成先生是國際公認的哲學大師,也是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這從他作爲國際中國哲學會榮譽會長、國際《易經》學會主席、《中國哲學雜誌》(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主編等諸多頭銜就能略見端倪。自半個世紀之前創辦《中國哲學雜誌》以來,成老師爲中國哲學搭建了多個國際交流平臺,極大促進了中西哲學思想的交流和傳播,爲中國哲學的國際化作出了開創性貢獻。2016年,他因推動中國哲學與西方平等對話,成爲第五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
成老師之所以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弘揚中國哲學,歸根結底是出於其強烈的愛國心。他出生書香門第,父親成惕軒曾任民國考試院委員。他自幼在抗戰中度過,隨國民政府輾轉西南,從小就萌生了強烈的愛國意識。2011年9月,成先生以82歲高齡親自參加了瀋陽的9•18事變六十週年的紀念活動。此後不久,他不顧摔傷、吊着繃帶前往山東曲阜,參加國際儒學大會並做主題發言。剛拆除繃帶,又來到北大法學院,作爲《憲政論壇》第五講的主講嘉賓,爲青年學生傳播中國儒學中的憲政思想。三個多小時侃侃而談,中心主題不離如何推動中華文明的復興強盛,令一衆後學萬分敬仰和感動。
成先生1935年生於南京,比我父母還大幾個月,我算是他的同鄉和忘年交。最初結識成老師是在1998年夏在波士頓舉行的第二十屆《世界哲學大會》上。那是在我政府學博士畢業的前一年,自己還是個「窮學生」。記得大會把我和畢業不久的羅徹斯特大學哲學博士牟博安排在免費的學生公寓,晚上沒有被子;雖時值盛夏,但波士頓的凌晨仍令人瑟瑟發抖,這是我少數幾次被凍醒的經歷。會上遇見大名鼎鼎的成老師,他謙遜隨和的形象仍令人難忘。我現在還記得,他在和我們握手寒暄之後,要去和中國哲學的其他參會學者「拉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