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5G

歐盟的5G安全審查進行到了什麼程度?

張冬方:歐盟於2020年出臺了5G網路安全工具箱,其功能之一就在於成員國識別高風險供應商,進而禁止或限制該供應商進入其5G網路建設。

《德國是如何做出5G建設去中國化的決定的?》中,我寫到了德國最終確定在5G上退出中國供應的方案,也提及了德國在此問題上一直承受了來自盟友和歐盟層面的壓力。那麼,德國所承受的壓力和所處的大環境到底是怎樣的?

在德國政府2019年初啓動5G頻譜拍賣之前,關於5G網路架構是否排除來自特定國家供應商的討論就已經出現了。一方面,華為在5G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可是另一方面,華為來自中國。2018年時,德國電信營運商Deutsche Telekom在其網站上公佈了使用華為5G技術來建設5G網路的訊息。而在媒體的詢問下,該營運商強調的是「多元供應商戰略」,即除了仰仗華為,還有來自歐洲本土的愛立信和諾基亞。也正是那時,美國已經在對德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德國退出華為供應,並要挾否則限制美德情報合作。而德國當時的總理默克爾明確反對複製美國路線,堅持「英雄不問出處」。

在歐盟層面,歐盟於2020年出臺了5G網路安全工具箱,該工具箱的功能之一就在於成員國識別高風險供應商,進而禁止或限制該供應商進入其5G網路建設。

您已閱讀21%(449字),剩餘79%(172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