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馬龍•詹姆士:我講的是殖民地英語,冗長且被動

崔瑩:《七殺簡史》出版十週年之際,憑其獲得布克獎的作者馬龍•詹姆士,回看這部以英語、牙買加方言和街頭髒話編織而成的暴力美學小說。

2014年問世的《七殺簡史》於2015年獲得布克獎,作者馬龍•詹姆士(Marlon James)成爲首位獲得此獎的牙買加人。今年恰逢《七殺簡史》出版十週年。這本書的十週年紀念版由英國出版社Oneworld於近日出版。6月3日,馬龍•詹姆士在愛丁堡進行巡講,回憶他的創作歷程,分享他十年後重新看這部作品的感受。

1

《七殺簡史》根據1976年雷鬼歌手鮑勃•馬利(Bob Marley) 槍擊案的真實事件創作。書中通過76個人物,包括貧民窟的孩子、毒販、記者、妓女、黑幫老大、中情局官員等人的自述,深入探討了20世紀70、80年代牙買加的政治和社會動盪。書中夾雜英語、牙買加方言,甚至粗俗的街頭語言和髒話等。這部小說一方面呈現了歷史事件,一方面描述了一部暴力史,堪稱政局不穩、混亂社會下的街頭「暴力美學」。

您已閱讀8%(349字),剩餘92%(40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