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與經濟成長

程實、張弘頊、徐婕:真正能夠實現人類勞動生產率質變的核心在於人工智慧技術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從三個層面解放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

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轉變,這一切給人類歷史帶來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點。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都開始變得陌生。¬——約翰•馮•諾依曼

人工智慧如何促進經濟成長?新古典思想範式下,以數據爲基礎的人工智慧被視爲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在新古典成長模型中,經濟學家將人工智慧定義爲新形式的自動化;而在以米賽斯-海耶克爲代表的奧地利學派思想範式下,人工智慧則可以被理解爲市場發現過程中的組成部分。通過觀察人工智慧技術迭代的特徵(自主性與智慧化、開源性和協作性、個性化與主觀價值)以及理解人工智慧在市場發現過程中的作用、對知識的利用、對個體選擇的支持以及對創新力的促進,我們認爲,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與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高度綁定在了一起。

長期來看,真正能夠實現人類勞動生產率質變的核心在於人工智慧技術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從三個層面(企業家學習力,企業家想像力和決策力,企業家好奇心、冒險精神以及資源整合力)解放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未來誰能代表最先進生產力將取決於可持續的能源支持、開放的場景創造和強大的企業家精神。其中,能源支持是底層基礎,場景創造是空間載體,而企業家精神是核心引擎。

您已閱讀5%(487字),剩餘95%(101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