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全球產業鏈重構的影響和應對

沈建光:全球經濟產業鏈加速重構,中國部分產業正在主動或被動地向新興經濟體轉移。這對中國外貿、投資、就業有何影響?又該如何應對?

當前全球經濟的一大趨勢是產業鏈加速重構,中國部分產業正在主動或被動地向東南亞、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轉移,但同時也帶動了中國新產業的成長和崛起。如何看待這輪全球產業鏈重構?對中國外貿、投資、就業有何影響?又該如何應對?

一、全球產業鏈重構及影響

在「華盛頓共識」指引下,秉持「市場化」、「「全球化」和「效率優先」原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充分挖掘各國比較優勢,跨國跨地區佈局生產,建立更細分工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尋求資本回報利益最大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迅速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從紡織品開始到機械設備,再到電子通訊,和新能源和晶片,一步一步作爲全球化產業精細分工體系的最重要一環之一。

您已閱讀8%(293字),剩餘92%(35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沈時度勢

沈建光,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前瑞穗證劵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赫爾辛基大學經濟學博士。少時曾求學歐美,希望縱橫四海,遊歷全球;如今重心迴歸中國,專欄立意審視中外經濟,建言宏觀大勢。曾任國際經合組織顧問和歐洲央行資深經濟學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芬蘭央行經濟學家,現亦爲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客座教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