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歐關係

每週時事分析:中歐、中法僅暫時緩和了矛盾

曹辛:當前中歐間的兩大核心矛盾未能解決,分別是俄烏戰爭背景下的中俄關系、以及中歐之間圍繞著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博弈。

中國領導人5月7日結束了對法國的訪問,並同時與歐盟領導人馮•德萊恩進行了對話。總的來看,中歐、中法間暫時緩和了矛盾與衝突,但三方未有達成戰略共識和協議。這很自然,這是因爲當前中歐間的兩大核心矛盾未能解決,它們分別是俄烏戰爭背景下的中俄關系、以及中歐之間圍繞著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博弈。

不過俄羅斯最近的戰術核武器威脅使事情可能會發生質變:俄羅斯國防部5月6日表示,爲提升非戰略核力量執行作戰任務的戰備水準,俄總參謀部開始籌備將於近期舉行的南部軍區飛彈編隊演習。如果俄羅斯真的在戰場上使用了戰術核武器,哪怕只有一件,則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將發生鉅變,而這種變化恐怕基本上會不利於俄羅斯。

兩大核心矛盾未解

您已閱讀12%(300字),剩餘88%(21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世說辛語

我這一生都受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裏闡述的全球化理念的影響,但同時國家利益又是我信奉的另一原則,這兩點成了我的寫作宗旨;而在方法論上,我則信奉「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同時我還廣泛參與中外民間外交活動,這對我的寫作收益頗大。所幸,我的專業又是國際政治,這給了我專業知識的指導。希望讀者和我成爲靈魂上的朋友。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