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歐關係

在歐盟針對中國企業的強勢調查中,法國所掀起的浪花

張冬方:處心積慮如法國和歐盟,真的能靠加徵關稅遏制中國電動汽車,讓包括法國汽車在內的歐洲汽車製造贏得時間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次訪問歐洲三國,將法國作爲其中的一站和第一站。中法之間既有正在發生的貿易小摩擦,也有可能產生的火花。

兩天法國之行中有一個小細節。據多家媒體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送給中國主席習近平的禮物中包兩瓶法國干邑白蘭地。馬克宏也在記者會上感謝中國主席對法國白蘭地臨時措施的開放態度,並表示不希望看到這些措施得到實施。

去年10月,歐委會正式啓動針對中國電動汽車進口的反補貼調查,今年1月,中國商務部宣佈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一些歐洲媒體解讀稱,後者是對前者的報復,佔據向中國白蘭地出口重頭的法國白蘭地淪爲犧牲品。

您已閱讀11%(271字),剩餘89%(22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