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社會

當網路輿論用毀人去愛護動物,公立機構有空間選擇寬容

劉遠舉:用毀掉一個人,來反對虐待動物,這本身就是一個諷刺,這不是對動物的愛,而是對人的恨。

近日,一名東南大學的考生,報考了南京大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並考出了總成績第一名的好成績。不過南大並沒有錄用他,反而判定他的複試不合理。因爲據傳該學生在本科期間,在宿舍裏「虐貓」,將影片發到網上,還加入過一個以「虐貓」爲樂的網路團伙。

他總分第一的訊息傳出後,網上就有很大的輿論,要求南大不錄取他,最終南大順應了網路輿論的要求。現在網傳該考生已被調劑到蘭大,現在網路輿論繼續轉戰蘭大,有人說,壓力給到蘭大。最新的訊息是,蘭大也拒錄了。

南大拒錄後,面對網路輿論的追殺,主流機構媒體發表了一些文章,試圖緩和。這些文章都不激烈,比較折衷。實際上,對於網路上的動物保護輿論,機構媒體都是心存畏懼的,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但最終,雖然有機構媒體出來調和,但蘭大仍然拒絕了。僅是南大拒絕,事情還有餘地,兩個學校連續拒錄,後面的學校壓力就更大,這個考生繼續深造的人生路,幾乎斷了。

您已閱讀15%(388字),剩餘85%(22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