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

歐洲消費者的綠色信條在全球造成負面影響

貝蒂:歐洲公衆的情緒,或者至少是社運人士的影響力,現在是決定歐盟貿易政策的最強大力量之一,但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最近,歐盟立法流水線又生成了兩項閃亮的新監管措施:一項是盡職調查法,要求企業對其供應鏈中的破壞環境和侵犯人權行爲負責;另一項是塑膠包裝回收新規。

歐洲可能正在爲實現長期經濟成長而苦苦掙扎,但其在監管上的生產力無與倫比。布魯塞爾方面還制定了一部毀林法規,阻止銷售在最近清理的土地上種植的大宗商品;制定了一項碳邊界調節機制,實際上迫使海外出口商遵守歐洲的排放定價機制。此外,歐盟正在擬定規則,準備封殺使用強迫勞動製造的產品。

除此之外,還有對歐盟食品和農業的嚴格規定、日益複雜的包裝和標籤要求,以及對個人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嚴格規定。美國關於貿易壁壘的年度報告用32頁的篇幅列舉了對歐盟的不滿,遠遠超過除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

您已閱讀18%(309字),剩餘82%(13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