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Halloween)過後,在南瓜、糖果包裝紙和幽靈服裝被打掃乾淨之際,預測者預計美國人在今年萬聖節的支出打破了紀錄。在這個「不給糖就搗蛋」的季節,購物者平均花費108美元購買糖果、服裝和裝飾品,總支出超過120億美元。但即使在這個每年10月31日舉行的活動之前,美國消費者就顯然在經歷一場「糖果風暴」。
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年化成長率達到4.9%;這是自2021年以來的最快增速。鑑於消費者支出佔經濟的三分之二,這一快速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波讓人意外的購物狂潮。零售銷售額9月錄得連續第六個月成長。美國消費者無視黯淡的經濟背景(持續已18個月的高通膨、不斷上升的利率以及大量不確定性),表現出韌性。實際消費支出增速比去年此時民營部門做出的預測高出近2個百分點。
這種強勁如何解釋?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認爲,主因是該行所稱的「娛樂通膨」(funflation)現象。該行指出,由於被壓抑的需求、儲蓄以及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如今美國人更願意在現場娛樂和體驗上花錢。的確,今年夏天,《芭比》(Barbie)和《歐本海默》(Oppenheimer)這兩部大片——被稱爲「巴本海默」(Barbenheimer)——雙雙取得票房成功,就上映首週末票房而言躋身於史上最賣座電影之列,儘管人們曾對新冠疫情後電影業的前景表示懷疑。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估計,「巴本海默」以及泰勒絲(Taylor Swift)和碧昂斯(Beyoncé)的巡迴演唱會在第三季度爲美國經濟增添了8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