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歐盟

歐盟爲何最先在包括AI在內的四個技術領域尋求去風險?

張冬方:歐委會關於四個技術領域風險評估的建議中沒有提到「中國」,但鑑於歐盟去風險路線和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地位,風險所指無需明說。

馬上就要年底了,歐委會正忙著趕進度,如何落實歐盟經濟安全戰略就是需要重點趕的進度。前一段時間,歐委會公佈了將予以風險評估的關鍵技術清單,從而邁出了實施經濟安全戰略的嘗試性的、但也是實質性的一步。

10月初,歐委會建議與歐盟成員國在今年年底前共同對先進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技術和生物技術四個技術領域進行風險評估,明年春,歐委會則在評估結果的基礎上提交進一步的舉措建議。另外,包括先進感測技術和能源技術的其他六個技術領域也列於下一步評估之列。今年6月公佈的歐盟經濟安全戰略曾建議成員國和相關行業對四種經濟安全風險進行評估,技術風險和技術洩露就是其中的風險之一。

和經濟安全戰略一樣,歐委會關於四個技術領域風險評估的建議中也沒有提到「中國」,並稱不針對某一具體國家,但是鑑於歐盟的去風險路線和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地位,風險的所指,無需明說。在公佈這項風險評估建議時,歐委會賦予了此次行動的地緣政治意義。歐委會副主席喬洛娃稱,技術是地緣政治競爭目前的中心,歐盟想成爲參與者,而不是提供場地。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則稱,歐盟正在適應新的地緣政治現實,從過去的天真時代中走出來,成爲真正的地緣政治力量。

您已閱讀22%(492字),剩餘78%(17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