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教育

快樂教育的真相

安妮:北美基礎教育始於一個「玩」字,讓孩子「學習翫耍,在玩耍中學習」。華人虎爸虎媽們談「玩」色變。這兩種教育理念產生了迥異的結果。

常有國內朋友問我,加拿大的孩子上學是不是很開心、作業少、沒多少升學壓力?得到肯定答覆後,他們會感嘆快樂教育真好,能讓孩子出國讀書就好了,國內太卷、太苦了。可很多人從國內來到加拿大後,又對這裏的教育嗤之以鼻,他們認爲所謂快樂教育就是「放羊」,孩子成材還得靠自己,於是拼命用各種輔導班塞滿孩子的日程表,唯恐卷得不夠用力。

我想,他們對「快樂教育」都有所誤會。

北美基礎教育始於一個「玩」字。讓孩子「學習翫耍,在玩耍中學習(Learn to play; play to learn)」,這句話從北美學前班一直貫穿到小學低年級。在北美教育理念裏,「玩」是人類天性,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始於「玩」,人類很多偉大發明也都可以追溯至遊戲。讓孩子「玩」不僅順應天性,也是讓孩子掌握各種能力的最佳途徑。從幼稚園到小學,老師絞盡腦汁以各種有趣的形式教授知識,「哄」孩子們開心,上學成爲一件快樂的事,孩子連放假時也盼著開學。

您已閱讀10%(397字),剩餘90%(37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