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烜先生是長城汽車產業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產業國際化研究與相關政府公關等業務。先前曾在國內若干智庫擔任高級研究員等。同時也是國內較活躍的國際時事評論員。在進入智庫領域前,曾在普華永道從事轉讓定價諮詢。主要研究與實務方向包括:企業國際化、國別/區域研究、國際化要素研究、機遇挖掘/風險識別、國際政策法規、國際人脈拓展等。本次專訪以「汽車人談汽車產業」爲主題,力圖展示王烜先生對這一領域的思考。 以下是筆者對王烜先生的採訪實錄:
問:從歷史看,汽車動力一直處於不斷演化演變的過程。全球汽車動力有轉向新能源的趨勢。其內在的動因邏輯是什麼?
王烜:個人認爲漢語在描述「automobile」時留了一個語言「bug」。汽車的「汽」一般可以認爲是汽油。而我們此刻談論的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車就是純電動車(BEV)。因此,整體用機動車描述或許更加精確。實際上,從歷史看,機動車的動力總成也並不是不斷演化。也許使用演化更加準確。因爲現在以純電爲代表的動力模式,在機動車剛剛誕生的那個階段就已經出現了。而且當初頗有與汽油車分庭抗禮的架勢。20世紀初的美國馬路上大概有1/3的機動車是電動車,而且還設立了大量充電站。甚至油電混動方案在100多年前也出現了。保時捷的P1就是油電混動。汽油車是經過相當的競爭後,才得以在隨後的一個多世紀脫穎而出的。
您已閱讀16%(559字),剩餘84%(30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