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未來,共生永存-可持續發展

轉向再生農業是全球趨勢,需要全價值鏈合力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樊勝根表示,保住「耕地紅線」,讓小農通過使用有機化肥等方式從再生農業中獲益,是中國農業和土地面臨的挑戰。

全球95%的食物生產依靠土壤,但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壤已經退化。集約化農業中使用的重型機械、化肥和農藥會加速土壤退化。世界經濟論壇稱,「在50年內,可能沒有足夠的土壤來種植糧食來養活全世界。」

再生農業的重點則在於改善土壤健康。健康的土壤具有待開發的巨大潛力,有助於減少排放,促進氣候和自然目標的實現,改善生計和保障糧食安全。

中國2021年糧食進口總量超過1.6億噸,主要來自美國和巴西等地。雅苒國際集團企業事務部經理姚驥坤在會後向FT中文網表示,再生農業是全球糧食安全轉型的必然趨勢,需要全價值鏈的合作,讓小農得到支持並激勵他們轉向可持續農業;另外,公衆意識和消費者觀念也需要發生改變。

您已閱讀32%(291字),剩餘68%(6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