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

《全球對話》第十一期:對話歐洲議會伊伍紐•溫柯勒議員

溫柯勒表示,我對全球體系的未來感到樂觀,我希望未來幾年不會走向緊張局勢升級的道路,而是走向更多對話、相互理解和合作的道路。

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迅速騰飛發展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想取得實質上的經濟成功,其實有兩個最重要的條件:其一是人民要足夠勤奮,要有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切實的努力,在這方面中國以及整個東亞民族都有著非常優良的傳統——幹活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其次一點就是外部環境的開放性,特別是對於以出口爲主要驅動力發展的經濟體而言,在貿易自由和貿易保守時代的發展節奏會有天壤之別。

從俄烏戰爭開始,世界已經捨棄了過去「貿易至上」的自由主義準則,當下更多的都是將安全作爲更高級別的考量。每個國家和每個區域更是將對於「安全」的界定進行細緻的劃分,從產品標準到生產過程標準,從組織架構到高階主管國籍,可以說都在儘可能的畫更多的紅線,防止有任何潛在的紕漏。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中國出口的壓力可想而知,我們看到了中國五月份出口數據,可以說除了和東盟方面仍然保持進口和出口的雙向成長,和其他區域都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下滑,特別是利潤比較高的歐洲和美國。這背後既有市場疲軟的原因,但更多的也是一些市場趨勢造成的。

如果當下的逆全球化的風越刮越猛烈,那麼未來國際貿易走向區域化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在這樣的時代轉變中,中國和中國企業如果可以未雨綢繆,與各主要市場進行深度地溝通,夯實或者重構信任體系已經成爲了當務之急。

您已閱讀13%(535字),剩餘87%(35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