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中國本土資本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外資利用上的情況也有所變化。中國本土資本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跨國品牌,並且這種品牌效應已經在穩定出口額和外貿業績上初具成效。爲此,FT中文網近期組織「中國外貿轉型之路」專題,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們將講述中國不同省份的代表性企業如何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上,形成自己的跨國品牌。編輯事宜,聯繫閆曼 [email protected]。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聊到廣州作爲「第三世界首都」在中國貿易中的支柱性地位。這種支柱性地位來自於廣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暢旺的經濟往來——珠三角發達的製造業助推了廣州和香港成爲珠三角出口貿易的內外樞紐,而穗港的交通覆蓋帶來的規模效應和市場競爭又進一步降低珠三角的物流成本。
不過,無論在人口上還是在經濟總量上,珠三角以珠江爲界都有明顯的分別。按照相對珠江主航道的地理位置,我們大體可以將珠三角城市分成東側的深圳、東莞、惠州三市和西側的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珠海五市(肇慶市由於統計數據缺乏恕不列出)。
您已閱讀18%(439字),剩餘82%(19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