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

「小而美」品牌的億萬品牌之路

趙瑩:並不是所有「小而美」品牌賣身大集團之後,都可以實現階層跨越。有些品牌被幾經轉賣,業績日薄西山,這樣的例子日日在上演。

上上週,美妝界的大新聞是巨擘歐萊雅宣佈以25.25億美元從巴西Natura公司收購澳洲護膚品牌 Aesop(伊索)。這是繼去年底雅詩蘭黛集團官宣28億美元收購Tom Ford以來,迄今爲止最大的一筆業內併購。主打天然有機成分和以「性冷淡」門店裝修風格標新立異的Aesop,是否會在歐萊雅手裏發揚光大,我們還不得而知。但美妝界「小而美」品牌紛紛走上被收購整合或者「抱緊大腿」的大集團之路,卻是不爭的事實。

走專業「小確幸」路線的獨立品牌越來越少的美妝行業併購,呈現出了品牌一旦做大即可以賣個好價錢的併購曲線,也出現了明星品牌與大集團合作的創業形態。但是資本的力量是一把雙刃劍,併入大集團整合以後,真正實現品牌升級成爲億萬品牌俱樂部成員的成功故事並不是隨處可見的。

今年二月份,歐萊雅集團活性健康化妝品部全球總裁Myriam Cohen-Welgryn,在她LinkedIn頁面上發佈資訊稱,原歐萊雅活性健康化妝品部,正式更名爲歐萊雅皮膚醫學美容部(L'Oréal Dermatological Beauty)。至此歐萊雅技術含量和性價比最高的部門,開始了更爲專業的品牌之旅。而該部門裏除了老牌勁旅理膚泉一直是皮膚科醫生頗爲認可的扛把子品牌之外,收購而來的品牌矩陣裏,只有平價大碗的Cerave,在過去五年裏實現了超過10倍的成長,一舉躍入了10億美元品牌俱樂部。

您已閱讀24%(574字),剩餘76%(18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